近几年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,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成为了制造业的新潮流。然而,对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的内涵,大家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,所实现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。
现在,让我们一同走进模具制造行业,看看在这个行业中自动化生产的现状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,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。
机器人全自动混合生产线
潜意识里,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“机器人自动化生产=机器人”。事实上,机器人它不是“大脑”,不会主动思考,仅仅是一种执行设备,更多地是起着“四肢”的功能。
很显然,要想实现自动化生产,只有“四肢”是切切不可行的,必须要为机器人安上一颗模具“芯”!
那么,什么是模具“芯”呢?它是模具自动化生产工厂的“中央处理器”,是知识中心、经验中心和数据中心,更是管理中心,凝聚制造经验与知识,集中存储数据与文档,统一管理资源与任务。
如今,机器人已有很多标准化的产品,就模具“芯”而言,依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制。
构建自己的模具“芯”是一项系统工程。大量的企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,这个实施过程可以分两步走:
第一步:车间半自动化的实现
总结现场知识与经验,构建数据中心,将资料和档案集中管理,进而建立专家系统。对于CNC、CMM和EDM,实现分单元人工上下料,扫码自动加工。
配备了半自动加工系统的加工中心组
配备了半自动加工系统的火花机组
电极扫描自动加工与自动放电加工
第二步:精准化的实现
CNC和EDM自动换刀、在机测量与补偿,精确监控刀具寿命;电极CMM全检,偏心自动补偿。
基于上述“两步走”,车间作业能够做到无纸化、少人化和普工化。更为重要的是,完成了车间作业的标准化过程。有了良好的标准化作业基础,再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上下料,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同样地,“半自动化”与“精准化”离不开智能软件与硬件的支持。近年来,市场上同类产品不断涌现,思路趋同,功能接近,一时令人难以选择。
对此,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些产品的优劣进行考量:
1)客户基础。优秀的产品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,优质的客户基础是稳定性与通用性的保证。
2)定制化能力。标准化的产品大约只能满足60~70%的实际需求,客户化定制才是实用性的保障。
3)完备的产品线。只有全面涵盖管理、设计、编程、加工各个领域才能保证自动化生产的全面运行。
基于以上考量,结合自身生产实际,总结知识与经验,再借助自动化的软硬件产品,相信模具制造企业实现一颗属于自己的模具“芯”,并非难事。
基于现有的自动化软硬件产品,很多常规作业早已比较成熟,但对于生产中越来越多个性化、复杂化和集成化的情况,比如异形电极、非常规放电等,一颗普通的模具“芯”已然力不从心。
案例一:某生产复杂橡胶模具的上市公司。大量基准台异形的电极,有的甚至有倒扣特征。放电时存在一模多腔,沿轨迹放电等情形。
案例二:某生产大型车灯模具的外资公司。很多电极为无直边的异形电极。深腔模具,电极需要使用加长杆放电。
案例三:某生产精密接插件模具的上市公司。粗中精一体电极,排齿、缩体费时费力,放电精度极高。
上述三个案例中,常规的自动化线均已无法处理,自动化加工、检测与放电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。事实上,几乎每家模具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的情况,这也是当前自动化线难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追求卓越是一家企业得以成功的内生动力,强化自身的模具“芯”是企业永远的目标,困难更阻止不了创新者的步伐。来自上海松江的上海爱堃智能系统有限公司(www.i-quicker.cn),扎根于模具生产实际,结合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,深厚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研究背景,为上述三家企业分别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带倒扣电极的三坐标自动测量与放电
异形电极沿轨迹自动放电
一模多腔自动阵列放电
无直边电极三坐标自动测量与放电
使用标准加长杆自动放电
粗中精一体电极的自动排齿、缩体
一体电极的自动测量与放电
高精度电极自动分中、自动碰触深度
所幸,爱堃智能在常规自动化线基础上的锐意创新,为模具制造企业未来全面自动化生产找到了可能的突破点。
为机器人安上一颗模具“芯”,相信在不远的未来,模具制造企业的全自动化生产必将触手可及!欲了解更多自动化线的前沿技术与方案,欢迎您前往DMC2018展会爱堃智能展位2-F206详细了解。